活菌药再获巨额投资,厌氧生物获投亿元 | 产业要闻
本期看点
四川厌氧生物完成亿元A轮融资 一然生物获江南大学植物乳杆菌CN2018独家使用权 SNIPR Biome 噬菌体疗法再获新专利授权 安利联合中国营养学会设立专项科研基金 硕迪生物更新3项新进展 信达生物/来凯医药宣布三药联合方案临床1/2期研究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四川厌氧生物完成亿元A轮融资
内容要点
近日,四川厌氧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厌氧生物”)宣布完成亿元A轮融资。本轮投资由道彤投资和成都科创投共同领投,创东方投资、中喜基金跟投,融资主要用于人才团队建设、活菌药物2期临床试验、候选药物管线研发和菌药生产平台搭建。
厌氧生物作为国内配方菌群药物的开拓者,已具备了完整的菌株发现、活菌评价、工艺开发、临床申报和临床研究能力。
厌氧生物自主研发的生物Ⅰ类创新药“阴道用四联乳杆菌活菌胶囊”KAL-001已进入2期临床,于今年6月完成了首例入组,并计划年内正式提交KAL-001的 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申请。同时,厌氧生物已在肠道炎症、代谢疾病、肿瘤等多个管线进行了布局,首个肠道配方菌群药物预计将在2023年上半年申报IND。
本次融资完成后,厌氧生物将抓住全球微生物产业高速发展机会,在人体活菌创新药研发领域持续深耕,不断提高公司的研发和商业化能力,为微生物治疗和创新药研发贡献一份力量。
一然生物获江南大学植物乳杆菌CN2018独家使用权
内容要点
7月26日,一然生物与江南大学举行植物乳杆菌CN2018独家授权签约仪式。江南大学将植物乳杆菌CN2018独家授权一然生物使用。研究表明,植物乳杆菌CN2018具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能力,可干预幽门螺旋杆菌在胃部的定殖。
据介绍,该菌株是江南大学科研团队从发酵食品中严格筛选出的益生菌,历经前期菌株筛选、生理特性分析等研究过程,通过动物实验、人群试验等大量数据评价,并经中科院鉴定、权威院校临床验证,具有科学研究基础。
双方将携手推动植物乳杆菌CN2018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在此之前,一然生物和江南大学于2017年就已共同建立“益生菌联合实验室”,主要围绕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的16株专利菌株开展产业化研究。其中,11株菌株成功产业化,并在国内北京同仁堂、三九药业、华熙生物等10余家企业得到应用。
SNIPR Biome 噬菌体疗法再获新专利授权
内容要点
安利联合中国营养学会设立专项科研基金
内容要点
7月30日,安利公司在第十五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上宣布出资720万元,与中国营养学会合作成立“中国营养学会科研基金—纽崔莱植物功能成分与健康研究专项基金”,鼓励有关植物及植物功能成分的健康价值(包括预防慢性病)研究,提升科学界和消费者对植物功能成分认知,帮助改善居民营养健康状况。
据介绍,该基金支持“植物功能成分与健康功能”与“植物功能成分推荐摄入量”两大方向基础科研,未来3年面向科研院所、高校、医院及其他营养食品科学专业机构开放申请。
该基金的设立旨在通过科学研究挖掘和认识植物功能成分,再通过技术创新转化科研成果、惠及公众。
硕迪生物更新3项新进展
内容要点
8月1 日,上海硕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在2021年10月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的基础上,获得了3300万美元(约合2.2亿人民币)的超额认购。另外,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候选药物GSBR-1290的单剂量递增1期临床研究已完成受试者给药。同时,硕迪生物将之前英文名称Shou TI 改为Structure Therapeutics,强调了硕迪基于结构生物学和计算化学技术的药物发现平台。
此次扩展融资包括新投资者Deep Track Capital和Piper Heartland Healthcare Capital。所得资金将用于推进硕迪生物的重点临床研究项目,进一步拓展下一代基于结构的药物发现平台的应用,从而推动研发创新的GPCR靶向治疗药物。
硕迪生物致力于研发治疗多种慢性疾病的新型口服治疗药物,解决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候选药物GSBR-1290是一种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其1期首次人体试验在48名健康受试者中进行,旨在评估GSBR-1290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GSBR-1290总体耐受性良好,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信达生物/来凯医药宣布三药联合方案临床1/2期研究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内容要点
8月1日,信达生物制药集团与来凯医药共同宣布由双方合作的一项三药联合、针对抗PD-1/PD-L1耐药的特定实体瘤患者的1/2期临床研究,已于近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这是两家创新药企继2021年7月建立临床研究合作伙伴关系一年之际,达成的一项重要临床研究进展。
该项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单臂、开放、剂量递增的临床1/2期研究,旨在评价afuresertib+信迪利单抗+化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或多西他赛)联合治疗抗 PD-1/PD-L1耐药的特定实体瘤患者的RP2D(建议2期剂量)、安全性、耐受性和抗肿瘤活性,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教授牵头。
本项临床研究1期剂量递增研究的主要终点是MTD(最大耐受剂量)和RP2D。2期的主要终点是ORR(总缓解率),并计划在关键临床阶段扩展为MRCT(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本项临床研究针对5种特定实体瘤:非小细胞肺癌、胃及胃食管交界处腺癌、食管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这项创新组合疗法的临床研究围绕免疫治疗耐药这一未满足的巨大医疗需求,聚焦潜在创新疗法AKT抑制剂,希望为抗PD-1/PD-L1耐药的肿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